当前位置:首页 > 基地平台
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
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02日 来源:中国气象报社 分享:

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(以下简称“基地”)成立于2018年1月,学科方向为生态与农业气象,由5个野外试验站组成,分别为锦州玉米试验站、富锦水稻试验站、榆树玉米试验站、五营森林试验站和盘锦芦苇、水稻试验站。

基地研究人员系统揭示了玉米干旱致灾机理,优化农田耗水方案,创新灾损评估理论和方法。定量揭示了玉米生理生态的干旱响应机制,解析干旱胁迫下花期过程、雌穗发育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;确定了玉米根系分布模拟最优方法,阐明根系吸水过程与土壤湿度和辐射的关系,改进根吸水参数方案,玉米关键期土壤湿度模拟准确率提升4.5%;通过优化作物模型水分平衡方案,重旱年玉米产量模拟准确率提升37%。

基地发展更新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,夯实了监测预报评估基础。基于动态作物系数,考虑水分平衡及降水效应,创建了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,实现农业干旱等级全国统一;研发春播、夏管、秋收期气象适宜度预报指标;建立玉米节水灌溉量、玉米延迟型和水稻障碍型冷害监测预报指标;补充了《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》气象行业标准指标,发现新旧气候态是影响水稻延迟性冷害评估结果的主因之一。

基地研发了农业气象灾害精细动态预报技术。解决了日尺度作物系数模拟,研发了逐日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,实现农田干旱日动态预报预警;分区构建玉米热量指数、水稻障碍型冷害、玉米/水稻日气候适宜度和秋季初霜冻预报模型,实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动态定量预报,预报预警准确率提高5%。

基地还创建玉米干旱损失评估集成模式,解决了灾损精细评估的难题。揭示了叶片到植株、地上至地下多尺度多层次的玉米生理生态干旱响应机制;确定双因子动态阈值指标,实现玉米干旱灾变过程的日动态定量诊断;阐明玉米苗期干旱胁迫的后续影响机制,为干旱遥感识别的谱段选择及波段组合提供依据;融合空天-地上-地下多源资料,构建干旱灾害损失评估集成模型,评估空间精度从“千米”级提高到“米”级。

(责任编辑:张明禄)

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
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
主办: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: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(中国气象报社) 协办:国家气象信息中心
气象服务热线:400-6000-121中国气象局总机:68406114网站值班电话:010-68409797(8:00-17:00)